文章简介
焊接防飞溅防护装置技术需求与发展现状研究
  

引言

在钢结构、石油化工、船舶制造、海洋工程等国家基础工业领域,钢材、板材、管材等建造过程中,焊接作业是不可或缺的核心工作。该过程产生的高温焊渣与火花飞溅,对周边已涂装的精密设备、管道、支架及成品结构表面构成持续且严重的威胁。这些温度高达数百甚至上千摄氏度的金属熔滴,以高速溅射至周边区域,其热冲击效应会瞬间烧蚀并碳化漆膜。这不仅导致表面出现难看的灼痕、变色等美观性缺陷,更关键的是彻底破坏涂层的完整性。一旦漆膜被烫穿,基体金属将直接暴露于作业环境中的湿度、盐分、化学品等腐蚀性介质中。在船舶海洋工程的高盐高湿环境或石油化工领域的酸性大气中,裸露的金属会迅速发生电化学腐蚀,形成锈蚀点。这些锈蚀会如同“癌症”一样在涂层下蔓延,导致涂层起泡、剥落,显著缩短结构的设计寿命。更为隐蔽的风险在于,这些损伤点多位于视线难以直接观察的部位(如管道背面、支架内侧),极易在检验中被遗漏,从而为整个设施埋下长期的安全隐患,因此,采取高效、可靠的防护措施,已不再是简单的成本节约问题,而是关乎工程质量、长期安全与资产保值的关键技术环节[1][2]

传统焊接方式具有高温防护失效、施工适配性差、安全成本高等缺点,本文针对各类型支架焊接飞溅防护和防火毯快速精准定位问题,提出模块化磁性专用支架防护工装和防火毯快速固定系统两种创新解决方案。该两种创新方案的提出,可以广泛应用于不同工业场景,防护性能好,能够有效杜绝焊接飞溅的灼蚀,避免油漆涂层的二次维护,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和人力成本,极大程度缩短了施工周期,研究结果对焊接场景的防护应用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1 传统焊接防护方式概况

传统防护方式(如铺设普通防火布、设置临时挡板)主要依赖于被动式、低技术含量的材料与方法,其核心思路是“物理隔绝”,但在实际应用中暴露出诸多难以克服的固有缺陷,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材料性能自身的局限性与防护效果不佳会导致防护失效的风险:

普通防火布(石棉布、玻璃纤维布):虽然被称为“防火”,但其耐受持续高温的能力有限。持续的高温焊渣会轻易烧穿或熔融粘附在布面上,破坏其结构完整性,导致防护瞬间失效。防火布质地柔软,无法与不规则表面紧密贴合,火花和熔渣极易从缝隙中钻入,防护存在死角。被烧蚀后的防火布本身可能成为火源,引燃其覆盖的可燃物,或产生烟雾污染。

临时挡板(铁皮、木板):在进行防火布置过程中,需要额外设置支撑架或固定点,安装过程繁琐,灵活性极差。此外,金属挡板表面会反射焊接弧光,可能对周边作业人员的眼睛造成伤害;同时也可能将飞溅物反射到意想不到的方向,扩大危险区域[3]

2.施工适配性差与效率瓶颈制约:

传统方式无法适应现代工业现场复杂多样的结构形式。对于非平坦表面(如管道、阀门、设备凸台)、狭小空间(设备密集区、角落)以及高空、立面作业,防火布难以固定,挡板无法安装,常常留下较大的安全防护漏洞。由于其不统一性,整个施工过程需要高度依赖人工。需要多人配合进行铺设、压盖重物、捆绑铁丝等操作,有效作业时间被大量辅助工作所挤占,造成了“实际焊接一小时,防护准备要半天”现象发生,造成项目进度的“拖后腿”的制约作业。此外,随着项目对于安全、文明施工要求越来越严苛,为确保安全,传统防护区域往往需要“清场”,暂停周边诸如搬运、检测、安装等其他工种的作业。制约了现场多专业并行施工的进展,破坏了施工流程的连贯性,造成工效的降低。

3.经济性与安全性悖论:

从材料自身成本的角度,防火布一经使用,轻则被烫出孔洞,重则导致较大面积烧毁,基本成为一次性消耗品。而临时挡板在多次拆装后也易变形损坏。上述两种传统的方式都会导致重复利用率大大降低,导致材料的长期持续采购,造成项目建造成本的升高。此外,传统防护措施的采用,还会造成诸多隐形成本的增加,在施工准备阶段,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进行防护布置、监护及事后修复。在焊接作业阶段,因防护可靠性差,必须配备专职安全员在现场持续监控,防止火灾发生,大大增加了安全管理成本。

综上所述传统防护方式是一个典型的 “高投入、低回报、高风险” 模式。它虽然在历史上发挥了作用,但已无法满足现代工业化建造对效率、成本、质量和安全的极致追求。其本质是一种粗放型、被动响应式的管理手段,与智能化、精益化的现代施工管理理念背道而驰。因此,行业亟需一场从材料、工装到管理理念的全面技术升级,以彻底扭转这一局面。

本研究基于对施工一线焊接场景的深入洞察与痛点分析,创新性地提出了两种针对性解决方案:模块化磁性专用支架防护工装与防火毯快速固定系统。并将深入论述其技术内核、经济效益与推广前景,结合在施工过程中逐步试点推广,以阐明这两种方案对传统焊接防护模式的根本性变革[4]

2 模块化磁性专用支架防护工装

1. 问题深度剖析:

在船舶及海洋工程中,甲板底部需焊接数以万计的支架,其形式主要包括角钢、槽钢和圆柱形(H型钢、工字钢等也常见)。由于这些支架自身工艺的要求(镀锌等)与甲板片不同,无法实现一体化预舾装安装,需要在甲板片和支架分别涂装完成后,在预安装、总装阶段开展焊接施工。特别是槽钢和角钢,其内部凹角区域成为焊接飞溅的“重灾区”,传统防护措施无法完全有效覆盖,导致焊接完成后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开展修复工作、造成施工成本的大大增加,此外由于是反顶施工,高空打磨及油漆修补作业风险极高,对项目的安全风险管控带来巨大的挑战。

2. 技术方案深化:

本工装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针对不同型材的几何特征进行精准仿形设计。

核心结构与材质:

碳钢顶板:作为主要受冲击面,采用1.5-2mm厚度耐高温碳钢板,兼具高强度与良好耐烧蚀性。碳钢立板:形成立体防护空间,有效阻挡侧向飞溅。与顶板采用连续焊道连接,确保结构稳固。钕铁硼强磁铁:工装的“灵魂”。采用N35/N45等高牌号永磁体,表面可进行镀镍等防腐处理。通过合理磁路设计,单块磁铁吸力可达数十公斤,确保装置在竖直、倾斜等多种姿态下均能牢固吸附,抵抗焊接时的轻微震动与冲击。

创新性细节:

仿形设计:图1角钢形碳钢顶板工装内部角度与标准角钢完全吻合,用于角钢形式支架焊接油漆防护;图2圆柱形碳钢立板工装与立柱类构建圆弧紧密贴合,有效避免焊渣溅到立柱油漆面,用于圆柱形式支架焊接油漆防护;图3槽钢形强磁工装则完美嵌入槽钢内部,实现360°无死角包裹用于槽钢形式支架焊接油漆防护。散热与防粘:可在接触面涂抹薄层防飞溅剂或简单包裹防火毯填充料,防止飞溅物与工装熔融粘连,便于清理和拆卸。人体工程学:设计手提孔或拉环,方便工人佩戴高温手套时进行拿取和安装。

2023040413311783720230404133441692202304041333099

1 角钢形碳钢顶板 2 圆柱形碳钢立板 图三 槽钢形强磁

Fig 1 Angle steel-shaped carbon steel roof deck Fig.2 Cylindrical carbon steel vertical plate Fig.3 Channel-shaped powerful magnet

3. 应用效果与经济效益量化分析:

以海工某平台项目为例:共有各类支架5000个。传统方式下,预计每个支架因烫伤产生的修复成本平均约为200元(含人工、材料、机具、脚手架、管理费等)。总修复成本 = 5000 * 200 = 1,000,000元。采用新型磁性工装:工装投入成本:假设开发三种工装各100套(共300套),可循环使用,单套成本300元,总投入约90,000元。节约成本:工装有效防护率预估达95%以上,即可避免95%的修复成本。净节约 = 1,000,000 * 95% - 90,000 = 860,000元。

此外,有效缩短工期带来的间接效益、降低安全风险等带来的隐形成本节约也极为可观。设计工装可长期重复使用,仅在一个项目中即可收回全部工装投入并产生巨大经济效益。

3 防火毯快速固定系统

1.问题深度剖析:

防火毯仍是工程建造阶段大面积热工作业防护的必要手段,只是传统方式完全依赖人工铺设和压覆,存在覆盖不精准、固定不牢、易移位、重复使用率低等效率低下问题。尤其在总装阶段,由于结构、配管、电仪讯、舾装、通风、保温等多专业集中施工,管线、设备、电缆集群区域,此问题尤为突出。

2.技术方案深化:

本方案将防火毯从“材料”升级为“系统”,通过一系列定制化配件,实现其模块化、系统化的快速部署,如图2所示。

核心组件:

加强型防火毯:基材采用高硅氧玻璃纤维布,并复合玄武岩纤维或陶瓷纤维,耐温度可达1000°C以上。边缘采用金属包边或耐高温纤维线双重缝纫,增加耐磨性,耐用性。多功能连接件:强力磁铁扣:缝制或铆接在防火毯角落及边缘,用于吸附在金属结构表面。不锈钢挂钩/搭扣:用于在非磁性表面(如岩棉、水泥墩、玻璃钢、不锈钢管材、塑料设备外罩等)进行捆绑固定或实现毯与毯之间的快速拼接。配重条:在毯子底部内置细沙袋或金属软管,使其自然下垂,增强密封性,同时确保溅落的焊渣可以自然聚拢至中部,避免掉落。支撑网系统:可折叠的轻型不锈钢网,预先铺设于大型设备下方,形成一个临时“防护棚”,再将防火毯覆盖其上,避免毯子直接接触高温区并被焊渣粘附,延长毯子使用寿命。

3. 应用效果:

此系统较传统防火毯的安装时间缩短70%以上,且固定牢靠,无惧人员走动或其他施工带来的震动,非封闭区域的防气流干扰能力也很强。实现了对复杂区域的“量身定制”式防护,大幅提升了防火毯的重复使用次数和综合经济效益。

4 试点实施进展及应用展望

1. 市场维度:

目标市场庞大且稳定,包括上述四大重工业领域及延伸的电力建设、压力容器制造等。全球绿色造船和高端海工的发展,对施工精度和成本控制要求越高,本类产品的需求就越迫切。

2. 技术维度:

方案成熟度高,可立即进行产品化转化。未来技术迭代方向可包括:材料升级:针对性研发更轻、更耐高温、绝热性更好的复合材料(如新型气凝胶毡),实现定制化的防火提升。智能化:集成温度传感器,当局部温度过高时可发出警报,防止隐性火灾风险的发生。标准化与系列化:通过对既往项目的总结分析,针对各施工环节,结合施工区域分析,形成覆盖所有标准型材的工装系列库,制定企业级定制化型号规范,针对当前和未来项目,提前制作各类型工装,满足项目及时需求。

3. 政策与安全维度:

各国职业健康安全(OHS)法规日益严格,强制要求为工人提供安全作业环境。本方案能显著降低火灾风险和提高现场安全标准化水平,符合政策导向,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有力的保障。

推广进展:

上述两种创新方案并非停留在概念阶段,已成功在多个海洋工程建造项目中得到推广与应用。采用方案一的防护方式,在焊后检查中显示工装覆盖区域的涂层无一例因焊接飞溅导致的烫伤,实现了“零返修”的突破性进展。特别是传统上受损最严重的槽钢、角钢内角区域,漆膜完好如初,彻底杜绝了由此引发的潜在腐蚀风险,一次性通过了业主与质控的验收。采用防护方案二的方式,防护系统的铺设与撤离时间平均减少70%以上。焊工无需等待,即焊即走,极大的缩短了作业流程。通过对项目的复盘分析,该创新方案为整个模块的焊接作业周期累计节省了10%的工期,为项目关键路径的达成做出了直接贡献。

微信图片_2025-08-26_153846_743微信图片_2025-08-26_153859_012

576B9B74@90209A36.380F4663000000000803B207@327E2809.380F466300000000

2 现场应用

Fig.2 Field apply

5 总结

本研究提出的两种焊接防护创新方案,直击行业痛点,具有显著的技术先进性、经济优越性和推广可行性。它们代表了施工防护从“被动补救”向“主动预防”、从“经验化”向“模块化、工具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价值不仅在于可以显著的节约成本,更在于有效的提升了安全施工水平、保障项目工期、推动行业施工工艺的进步等多个方面。应用前景极为广阔。



订阅方式:
①在线订阅(推荐):www.sdchem.net.cn
②邮局订阅:邮发代号24-109

投稿方式:
①在线投稿(推荐):www.sdchem.net.cn
  作者只需要简单注册获得用户名和密码后,就可随时进行投稿、查稿,全程跟踪稿件的发表过程,使您的论文发表更加方便、快捷、透明、高效。
②邮箱投稿:sdhgtg@163.com sdhg@sdchem.net
  若“在线投稿”不成功,可使用邮箱投稿,投稿邮件主题:第一作者名字/稿件题目。
投稿时请注意以下事项:
  ①文前应有中英文“题目”、“作者姓名”、“单位”、“邮编”、“摘要”、“关键词”;
  ②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或出生地、工作单位、职务或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③论文末应附“参考文献”,执行国标GB/T7714-2005标准,“参考文献”序号应与论文中出现的顺序相符;
  ④注明作者的联系方式,包括电话、E-mail、详细的通讯地址、邮编,以便联系并邮寄杂志。
    
联系电话:0531-86399196     传真:0531-86399186
欢迎投稿   答复快捷   发表迅速
                                                                                  山东化工稿件修改细则
传真:0531-86399780  QQ:1462476675  微信号:sdhg-bjb
采编部电话:0531-86399196  Email: sdhg@sdchem.net  sdhgtg@163.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103654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