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PLC法测定强力天麻杜仲丸中阿魏酸的含量
李媛媛
江苏省镇江市药品检验所 镇江 212003
摘 要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强力天麻杜仲丸中阿魏酸的含量。方法: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柱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085%磷酸溶液(17:83),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316 nm,柱温为30℃。结果:阿魏酸在0.01064 μg~0.2128 μg (r=0.9999,n=9)之间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75%, RSD为1.46%。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稳定性好,灵敏度高,可作为强力天麻杜仲丸的质量控制方法。
关键词 强力天麻杜仲丸;阿魏酸;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
Determination of ferulic acid in Qianglitianmaduzhong pills by HPLC
LI Yuan-yuan
Jiangsu Province Zhenjiang Institute for Drug Control,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ferulic acid in Qianglitianmaduzhong pills by HPLC. Methods: The determination was carried
out with Symmetry C-18 column. The mobile phase was acetonitrile-0.085%phoshoricacid
solution(17:83).The flow rate was at
1.0 mL·min-1. The detective wavelength was at 316 nm and the column
temperature was
KEY WORDS Qianglitianmaduzhong pills; Ferulic
acid; HPLC; Content assay
强力天麻杜仲丸是由天麻、盐杜仲、当归、地黄、独活、制草乌、附子(制)、囊本、玄参、川牛膝、槲寄生、羌活共12味中药经粉碎、蜜炼制成。具有散风活血、舒筋止痛的功效,临床主要用于中风引起的肢体麻木,腰腿酸痛,行走不便,头痛头昏等。其中主要成分当归[Angellica sinensis (Oliv.)Diels]药性甘、辛、温,归肝,心、脾经[1]。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的功效,临床使用中素有“十方九归”的说法,在老年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方面疗效独特,当归在本方中发挥重要作用[2]。阿魏酸为当归已知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促进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功能[3]。现行标准仅有对天麻中天麻素的含量进行测定,未见当归质量控制方面的报道。为有效控制产品质量,笔者参考有关文献[4-6],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魏酸的含量,为强力天麻杜仲丸的质量控制提供有效的方法。
1 仪器与试剂
1.1 仪器
安捷伦1260液相色谱仪(美国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BP211D十万分之一电子天平(德国赛多利斯仪器公司),HH恒温电热恒温水浴锅(金坛市中大仪器厂),KQ-250DB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1.2 试剂
乙腈(色谱纯),甲醇(分析纯),磷酸(分析纯),水为纯化水。阿魏酸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10773-201012),强力天麻杜仲丸(太极集团重庆桐君阁药厂有限公司,批号:14020003、14080024、12070011)。
2 方法和结果
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伊利特C18(4.6mm×200mm,5μm);流动相:乙腈-0.085%磷酸溶液(17:83);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16 nm;柱温:30℃;进样量:20 μL。理论板数按阿魏酸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分离度大于1.5。
2.2 溶液的制备
2.3 专属性试验
照上述色谱条件,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阴性对照溶液各20 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进行测定。供试品与对照品在相同的保留时间有相同的色谱峰,而阴性对照溶液没有,结果表明阴性对照溶液无干扰。结果见图1。
|

|

|

图1 阿魏酸高效液相色谱图
Fig.1 HPLC chromatogram of ferulic acid
A 阿魏酸对照品溶液
B供试品溶液
C阴性对照
A Ferulic acid reference substance B Test
sample C Negative control
2.4 线性关系
精密吸取阿魏酸对照品溶液(10.64 μg·mL-1),1、2、5、10、15、20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按2.1项下色谱条件测定峰面积,以峰面积为纵坐标Y,进样量为横坐标X,绘制阿魏酸的标准曲线并计算回归方程。得回归方程:Y=5155X+1.724, r=0.9999,结果表明,在进样范围0.01064 μg~0.2128 μg内,线性关系良好。
2.5 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阿魏酸对照品溶液,重复进样5次,测定峰面积,计算RSD值。阿魏酸峰面积RSD为0.21%,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6 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供试品溶液(14020003),分别放置0、1、2、3、4、5、6 h重复进样20 μL, 测定峰面积,计算RSD值。阿魏酸峰面积RSD为0.7%,表明供试品溶液在室温6 h内性质稳定。
2.7 重复性试验
取6份同一批号样品(14020003),按
2.8 加样回收试验
取9份已知含量的样品(14020003,含量15.93 μg·g-1),分成三个剂量组,每组按低、中、高(1 mL、1.5 mL、2 mL)分别加入阿魏酸对照品储备液,按
表1加样回收率测定结果
Tab.1 Results of
recovery test sample (n=9)
|
称样量 (g) |
样品中含量 (μg) |
对照品加入量 (μg) |
测得总量(μg) |
回收率 (%) |
平均回收率(%) |
RDD (%) |
|
5.0102 |
15.99 |
10.64 |
26.53 |
99.06 |
|
|
|
5.0245 |
16.33 |
10.64 |
26.85 |
98.87 |
|
|
|
5.0198 |
15.92 |
10.64 |
26.57 |
100.09 |
|
|
|
4.9883 |
15.77 |
15.96 |
31.49 |
98.50 |
|
|
|
5.0167 |
15.90 |
15.96 |
31.74 |
99.25 |
99.75 |
1.46 |
|
4.9962 |
15.68 |
15.96 |
32.04 |
102.51 |
|
|
|
5.0215 |
16.47 |
21.28 |
38.14 |
101.83 |
|
|
|
5.0144 |
16.05 |
21.28 |
37.02 |
98.54 |
|
|
|
5.0173 |
16.06 |
21.28 |
37.14 |
99.06 |
|
|
2.9 含量测定
取3个不同批号的强力天麻杜仲丸,按
表2 样品含量测定结果
Tab.2 The determination result of sample
|
批号 |
含量(μg·g-1) |
|
14020003 |
15.883 |
|
14080024 |
16.345 |
|
12070011 |
16.144 |
3 讨论
3.1 实验过程中比较了不同提取溶剂(甲醇、70%甲醇、水),分别采用回流和超声的提取方法,在不同时间(30、45、60 min)的提取效果,结果表明本文的提取方法充分、完全、干扰少。
3.2 实验过程中也尝试了以下的流动相,以甲醇-1%冰醋酸溶液(25:75),甲醇-0.085%的磷酸溶液(17:83),乙腈-0.085%磷酸溶液(12:88)作为流动相,调整各组分的比例,发现以乙腈-0.085%磷酸溶液(17:83)作流动相,峰形好,柱效好,分离度高。
3.3 阿魏酸不稳定,易受热发生异构化而分解,所以在实验过程中要使用棕色量瓶、避光保存。
3.4 通过实验,确定了强力天麻杜仲丸中阿魏酸的含量测定,结果可靠,方法准确,可用于强力天麻杜仲丸的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124~125.
[2] 马瑞君,王钦,陈学林.当归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2,33(03):280~282.
[3] 袁丽霞,王红. HPLC法测定当归苦参丸中阿魏酸的含量[J].中国药事,2008,22(1):61~63.
[4] 唐立英,王祝举,赫炎,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当归中阿魏酸的含量[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质,2006,12(2):14~15.
[5] 谢京晶,于玥,王一涛,等.HPLC法同时测定当归中6种成分的含量[J].药物分析杂质,2007,27(9):1314~1315.
[6] 任占军,谷学新,侯士果.微波萃取法提取当归中阿魏酸的研究[J].药物分析杂质,2008,28(1):115~117.
订阅方式:
①在线订阅(推荐):www.sdchem.net.cn
②邮局订阅:邮发代号24-109
投稿方式:
①在线投稿(推荐):www.sdchem.net.cn
作者只需要简单注册获得用户名和密码后,就可随时进行投稿、查稿,全程跟踪稿件的发表过程,使您的论文发表更加方便、快捷、透明、高效。
②邮箱投稿:sdhgtg@163.com sdhg@sdchem.net
若“在线投稿”不成功,可使用邮箱投稿,投稿邮件主题:第一作者名字/稿件题目。
投稿时请注意以下事项:
①文前应有中英文“题目”、“作者姓名”、“单位”、“邮编”、“摘要”、“关键词”;
②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或出生地、工作单位、职务或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③论文末应附“参考文献”,执行国标GB/T7714-2005标准,“参考文献”序号应与论文中出现的顺序相符;
④注明作者的联系方式,包括电话、E-mail、详细的通讯地址、邮编,以便联系并邮寄杂志。
欢迎投稿 答复快捷 发表迅速
